欢迎来到武汉拆迁律师网! 3413983898@qq.com 18610126575

团队介绍

杨建垒律师 【团队介绍】杨建垒专业拆迁律师团是由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ALB2017年度“亚洲50强律所”,2017-2019年度北京市市级行政单位法律定点服务政府采购单位)资深专业拆迁律师和外部高级顾问强强联合组建... 详细>>

团队成功案例更多+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杨建垒律师

手机号码:18610126575

邮箱地址:3413983898@qq.com

执业证号:11101201810021366

执业律所: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3号居然大厦8层、18层

棚户区改造

武汉市棚户区改造计划,武汉市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

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矿棚户区,从2007年青山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启动以来,预计到明年7月份,这个涉及4万余人口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将会完成,而1.37万户的棚户区家庭也将搬进新居。

李克强总理在最近针对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批示说,棚改寄托着千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棚改取得重大进展。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动棚改并带动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更多,任务更艰巨。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棚改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

武汉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在从2007年到2011年五年时间里,就已经让1.1万户棚户区居民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搬进新居,而武汉青山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创新和摸索的棚改经验,也会给全国各地棚户区改造提供诸多经验借鉴。

另外,在青山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尚未完成搬迁2500余户棚户区家庭,武汉市及青山区政府也计划让剩余棚户区居民在明年顺利住进新居。

蜗居棚户区的五十年

人民网记者曾在2020年和2020年初先后两次实地走访青山区老工业区棚户区,也因此结识了当时仍然居住在低矮简陋棚户区的陈阿姨一家。

陈阿姨上世纪五十年代随丈夫来到青山区,赶上武钢建设的大会战,当时以为临时搭个棚子落脚,结果一住就是58年。

陈阿姨家不过二十多个平方,四间房,全部是单砖码砌、石棉瓦铺盖屋顶,最里面是两间卧室,最外面就是灶间。“我们家还算宽敞的,棚户区大多数人家都比不上。”

陈阿姨家所属的星光社区,是青山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棚户区内出门就能看到屋顶,电线都用胶带缠绕在屋檐下走线,而屋顶是漏雨的。而家家都是高门槛、矮板凳,少见几张高座椅。“这些高门槛是用来挡雨挡水的,其实也挡不住。雨下大点就会漫进屋,家家户户都蹲在门口朝外舀水。”陈阿姨有些笑意,“至于矮板凳,那是因为椅子窝棚来说都太高了。”

穿行在星光社区的里弄泥路,基本上隔几百米就会有一座公共厕所。在陈阿姨所在的工人村五村,公厕就有七、八座,因为在棚户区家庭,少有独立卫生间。

“这些公厕隔两三年就会重新装修一次。”陈阿姨说,“棚户区最豪华的就是公共厕所,我们的房子连公共厕所都比不上。”

五十年前的青山是杂草丛生、野鸭飞行的荒芜之地。“一五”时期青山成为国家布局建设的重工业基地。一时间,大批的建设大军云集青山,日夜奋战,武钢、一冶、武石化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迅速建成投产。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十万建设大军云集青山,当时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建成了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中心。与此同时,在武钢建设工地周边也为建设者搭建了大量的工棚及简易住宅。

武汉青山棚户区主要分布于青山区工人村、青山镇、厂前、红钢城四个街道的11个社区,占地面积6220亩,房屋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居民13709户,常住人口40310人。

这些工棚和简易住宅50多年来依然在发挥着居住功能。该区域住宅建设时间长,房屋质量差,户均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生活环境质量差,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存在出行难、如厕难、防火难等问题。

棚户区最难熬的夏天和冬天,冬天寒冷,而夏天天晴下雨都难生活。不少棚户区居住老人体弱,夏季气温稍高,老人就会中暑,有的棚户区家庭无奈想着安装空调,但是又担心棚户区的电线线路无法承担空调的高负荷,引发棚户区断电甚至火灾。

“下雨的话,屋顶都是石棉瓦,年久失修,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因为地势低矮,雨水稍微淤积就会往屋里倒灌。家家都是高水泥门槛,降雨大一些都得在家往外舀水。”陈阿姨说。

在青山区棚户区,上万户棚户区家庭住房面积不到50平方米,而相对建设初期,其经济发展程度也已经大幅落后于武汉其他城区,青山棚户区居民多数在这些逼仄低矮的工棚或简易住宅中蜗居了五十年之久。

陈阿姨也告诉记者,因为居住环境差,她的儿子到现在也没能娶上媳妇,之前介绍的几个对象都嫌弃陈阿姨家没有新房,“这些年轻姑娘不愿意在棚户区跟着吃苦,而且这么小的窝棚也确实容不下更多人。”陈阿姨的儿子至今也只能在外租房。

创新的棚改新模式

2007年,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加快青山老工业区安居工程建设连续两年成为武汉市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努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封闭运行”的模式,一期棚改已经顺利完成,11142户居民搬进了新居,目前正在改造拆迁的棚户区二期,涉及居民2518户,拟于2020年7月完成。

在已回迁安置的青宜居社区,原来简陋棚户区上矗立着20多栋浅黄色高楼。小区内片片绿茵、道路通达、整洁有序,学校、超市、养老院、卫生站等服务设施齐全。

为让棚改居民尽快住进新房,青山区棚改采取“拆迁一片、改造一片、建设一片、安置一片”的棚户区滚动改造模式。

2007年先期启动红港三村棚户区居民拆迁,当年就地开工建设临江港湾还建房。2009年2286套还建房竣工后既满足就地安置的需要,也部分安置2008年启动的工人村6、7村的拆迁居民,这样滚动改造,先后建竣四个安置房小区。

在棚户区拆迁中,补偿方案对低收入、困难弱势群体、小面积房等予以保障,确保“有房住、住得起”。对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家庭按照30平方米标准给予保底征收补偿。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青山区创新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模式。武汉市政府分别成立了以副市长任组长的武汉市支持青山区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和武汉市青山区棚改工程攻坚指挥部,加强统筹和领导,引进武汉地产集团和武汉市保障房建设投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单位,发挥国有大企业优势,负责资金筹措、还建房建设等工作,以此推进棚改的进度。

而在棚改资金运作上,青山区棚改采取“市场运作,封闭运行”的棚户区改造政策模式。通过退腾区土地的市场化运作平衡棚改资金投入,如果有缺口,通过利用其它可开发土地收益进行补充。

在青山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后,青山区还剩2518户棚户未完成改造,这些居民居住条件也十分艰苦,房屋低矮潮湿,漏风漏雨,水电路等公用设施欠缺,安全隐患巨大,居民要求进行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但另一方面,青山区二期棚改涉及的地区由于紧靠厂区,原地开发改造难度大。

去年9月份,武汉青山区棚改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采取异地还建的方式,在紧靠武汉火车站的黄金地段,地址在青山区建设11路与友谊大道交汇处,占地6.07万平方米。

该项目竣工后可以解决棚改剩余的2518户棚户居民的安置,并且力争2020年7月1日交付使用。

老工业区崛起新面貌

八年多的棚户区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了棚户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极大地改变了青山区破旧、低矮的棚户区面貌。事实上,棚户区的华丽转身是青山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青山区围绕建设生态宜工宜居新青山的战略部署,陆续启动了滨江商务区开发、青山堤防改造、戴家湖改造等项目,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青山区调研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时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的重大战略,青山区应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有更大作为。

王国生也在调研中进一步指出,比如,青山区要通过产业升级、资源循环项目建设,加快调结构、转方式,让较“重”的产业结构变“轻”;通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较“高”的能源消耗变“低”;通过加快滨江开发和在建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让较“弱”的财力变“强”;通过工矿棚户区改造和加强城市建设,让城市面貌变得更美、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重工业集聚的青山,青山区启动了沿江地带的滨江商务区开发,该商务区规划总面积7.44平方公里。青山将滨江开发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2020年,青山滨江生态商务区纳入了全市七个重点功能区之一。

在调整经济结构上,青山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经过近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区域内各类服务业态获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奥山世纪广场开门营业,2020年全市单体商业综合体之首的武商众圆广场开业,青山人可以在家门口购物了。

青山区也着力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上下工夫。2020年,总投资27.46亿元的武青堤防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新江滩融入海绵理念,采用透水铺装、生态草沟等设计打造江滩生态景观,江滩一期于6月1日开园,百年武青堤变身缓坡绿带,两江四岸风光尽收眼底,红花绿草赏心悦目,青山滨江生态之美展现在大家面前。

今年5月,戴家湖公园的建成为青山居民再添了“绿肺”。这一在煤渣山上建起来的公园,立起了武汉首座生态警示碑,成为生态回归的样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以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